跳至主要內容
技术小白如何进互联网大厂实习

技术小白如何进互联网大厂实习

Kaji...大约 18 分钟Web相关个人记录技术实习

技术小白如何进互联网大厂实习

其实是标题党,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自己大学以来怎么从技术菜鸟到进入大厂实习的全过程,个人经历可能无法复制,但我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起步——笨鸟后飞

“笨鸟”是因为我学的慢学的差,“后飞”是指我入门的还迟。嗯,很恰当。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应该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爽玩了两个月。误打误撞地被录取到电子信息这一专业,但是我却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不知道什么是编程,没听说过C语言…..就这样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并且毫不自知的我开始了大学生活。

(但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愚蠢的想法🤡,仿佛是被回访的优秀学长学姐们误导的,又好像是听老师们讲他们已经毕业的厉害学生误导的,总之大家都以为上了好点的大学都能很简单的顺利读研,想笑,如下图)

8.jpg
8.jpg

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件事发生在军训时。记得大概是某个下午训练快结束时,辅导员来做了一个小答疑,他说已经有同学在问他学院的保研政策了,我记不清他有没有具体回答,但我记得他鼓励我们多去尝试,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盲目内卷。其实当时听了是没有多少感觉的,只是觉得导员说的有一定道理,至于自己有没有去做些尝试,好像有,但好像并没有认真的去做。

第二件事是C语言老师突然通知上课需要自带电脑(嗯,对我来说很突然,因为我没买)。当时有点无语,我记得暑假在新生群里沟通还说学院还是学校会管制带哦电脑,现在看来简直放屁,到底哪里传的假消息!好了只能京东快速网购了,一股脑直接上了游戏本——拯救者Y7000(爷们嘛,必须看重性能,完美地埋下了另一个坑)。电脑到了之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装了对应的IDE:devC++和codeblocks。接着在室友的帮助下,跑起了第一个C程序,懂的都懂,我成功输出Hello World!!激动,毕竟就这中途还遇到了些bug。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return 0;
}

Salute!

第三件事是切实感受到被同学薄纱(其实上面就已经看出起码我室友他懂编程,也自学了一点)。更受打击的是,当我还在跟着老师的进度预习C语言课本时,得知某某同学在军训期间就把它自学完了!我到现在都忘不了这门课,课表上一周只有两次课,有一次是周三晚上,结果威少(提高班C语言御用教师)知道我们周三下午没课,于是直接强占了,威少你真行啊。

被强占的周三下午用来上机周测——我的噩梦。从开始到结课,上机周测的最后编程大题一次没做出来,每次只能磕磕绊绊写点调试改错题,当时想着只要这门课能过就行了,好在威少这点上没有为难人。说来我也是倔,即使每次都做不出来,我还是尽量做好每一次的编程作业,包括最后的大作业,都自己尽力去完成。(属于是又菜又爱玩了

现在想想还是挺感谢威少的,毕竟相对于其他班来说,他强制我们动手写代码,让我们积攒一些编程经验,每个程序猿都知道进行编程实践的重要性。

尝试——和三大团队的爱恨情仇

三大团队指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三大团队:Dian团队、联创团队、冰岩作坊,可以理解为都是信息类专业相关的技术团队,但各有各的特色。更多看知乎链接:华中科技大学的冰岩作坊、联创团队、点团队三者有什么异同?open in new window
大概华科信息类专业同学都有所了解,不过我知道得就比较晚,并且在我了解到后,发现班上同学已经是某某团队正式队员了(是的,又一次被薄纱

第一次尝试应该是在大一下学期,我尝试报名加入Dian团队。当时的编程基础仍然只有课内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正在学的《数据结构》,我以试试的心态侥幸心理在团队招新报名的最后一天报了名,然后参加了他们团队的线下笔试。拿到试卷发现,学过的C语言不会,没学过的更是不会,狠狠地被拷打了一波,结果理所当然,笔试都过不了,更别提后面的面试和熬测了,这件事教训我不打没准备的仗

Dian团队:团队官网open in new window
Dian团队全称是“基于导师制的人才孵化站”,由刘玉教授于2002年3月创建,植根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旨在通过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质。目前培养的正式队员共677名,已出站637名,并常年保持100名在校队员的规模,队员主要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

第二次尝试是在大一下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报名了冰岩作坊前端组的夏令营(暑假留校三周参加,其实当时我本来就有个人原因打算留校一阵再回家)。在经过上面的失利后,其实我已经备受打击,我知道自己是纯纯的一个菜鸡,但又想着留校找点事做,还是决定试一下。好吧不装了,其实我的勇气来源自宣传推文中的接受零基础的大一。话说当时冰岩的夏令营有好几个组的,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报名前端组了。。。

冰岩作坊:团队官网open in new window
冰岩作坊是秉着独立自主、不断创新的核心精神,怀着做紧跟Web潮流的IT人的目标,走在中国高校互联网开发前列的学生团队。团队在过去的24年中培养出200余位活跃于各大优秀互联网公司的优秀成员,发布上线逾100款互联网产品,服务用户数近2400万人。同时,不少成员投身创业,如(联合)创立出淘米科技、PPLive、恋爱记、微派等十几所互联网公司。

同样有了被Dian吊打前车之鉴后,这次我还是做了点准备。学期末正赶上考试周,我只能在晚上抽出一点时间看了点前端开发的内容,大概几天的时间在B站刷了黑马程序员Pink老师的前端的教学视频,我记得是刚看到CSS部分就去面试了,勉强答上了几个简单问题,然后尬吹了一下我的C语言个人大作业,最后凭借我诚恳的学习态度通过了。

接着后面三个星期我便跟着组里的祖传学习路径,打开了互联网开发领域的大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并使用git,也是第一次学习使用markdown来写文档(到现在我还记得问过的一个蠢问题:“markdown是用来代替写html的吗”),我也创建了我的第一个github仓库:https://github.com/jiu2021/BY-camp.KJopen in new window 里面有祖传学习路径、日记、技术笔记,还有我的前端小项目。

这段时间的学习效率非常高,像html和css我是2倍速刷视频,一天刷上10来个小时很快就看完了,javascript就快速浏览菜鸟教程open in new window,大致了解它的基础语法,然后再在实际开发页面过程中反复解决问题,自然很快就能上手了(每天都在写bug然后改bug,谁懂?!)。最后用前端三件套开发了Todolist:测试地址open in new window (挂在github上的,可能需要梯子访问)

下面这张图可以很好的形容我当时写出来的代码程序:

1.jpg
1.jpg

接着后面我又学了一些后端相关的技术,简单了解了node.js和mongodb数据库,知道了前后端如何通信,这些奠定了我后面两年的技术栈框架。

2.jpg
2.jpg

然后夏令营顺利结营,我也在7月底离开了学校。本来想要在暑假搭建一个酷酷的个人网站,后来发现工作量太大,遂放弃(其实是在家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后面我跟着祖传路径接着学了一点前端框架Vue2,仅仅是学了模版语法部分,发现这玩意比三件套高效太多了;然后又想着python这么火跟着又学了python,看的是经典书籍《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最后把经典打飞机项目复现抄了一遍,并跑通起来。一共花了大概十来天?很好,我又学会python了!

3.jpg
3.jpg

python和javascript都是脚本语言,且他们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社区生态,写起来都非常容易上手,C语言是什么垃圾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现在想想,这两种语言的学习,让我对面向对象编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夏令营的学习让我对前端开发产生了些兴趣。

很快就到了大二开学,各团队又纷纷开始秋季招新,我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这次我报名了联创团队的Web组和冰岩作坊的前端组(在Dian有案底了,没脸报)。

联创团队:团队官网open in new window
联创团队(Unique-Studio)创建于2000年6月。团队秉承不断创新的核心精神,怀揣对技术的无限热忱,努力打造一个以技术为驱动,多元发展的精英学生组织。团队立足信息技术,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加科技大赛,孕育创新产品等形式激发队员的无限激情和潜能,并积极整合历届队员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创造团队和个人的未来。

毕竟已经大二,为了让简历稍微好看些,我花几天时间写了一个简版个人博客:地址open in new window,主要是用vue模版语法结合三件套写的,非常粗糙。

4.jpg
4.jpg

然后就是疯狂的补充各方面知识:计算机网络、CSS高级、JS深入、前端工程化、性能优化,来应对面试。

下面分别说一下我参加两个团队的招新情况:

联创:

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未通过(联创的Web组是包括前端和后端的,我前端的基础知识没掌握好,后端也基本啥都不会,就被pass了

冰岩:

笔试、面试均通过(这次面试问的不算太深,很多是我准备过的),但是挂在了7天的实习期。所谓的实习期就是在7天时间内做一个项目,一共有几道题目供选择,最后验收结果。我选择的是模仿当时前端组小熊组长的博客:他的站点open in new window,难点主要是还原网站的一些动效。

7天的时间正好赶上了国庆假期,有同学来武汉找我就已经耽误了三天,最后四天时间将项目肝了出来。自我感觉是我做出来的效果平平无奇,不算太差,当然也谈不上好。我想可能相较于两个月前的夏令营,我的技术进步太少了,确实我没有继续学更多的东西。

当时现场验收的时候,我又再次感到人和人的参差不齐——有一个大一新生和我选一样的题目,他不仅实现了前端效果,还完成了后端逻辑,做得十分完整!你要知道这时候的大一是什么概念,也就刚上大学军训完?简直神仙!后来我在学校某公众号上看见了他,已经是ACM的银牌得主,显然是高中就参加信息竞赛的oi爷😭😭。哎,只能接受被吊打的事实。

好的,和三大团队缘分已尽。

机遇——加入PS

不是Photoshop!是Pivot Studio工作室,一个新兴校园互联网团队:团队官网open in new window,你值得拥有!

  • 团队简介
    Pivot Studio成立于2020年11月,是⼀个创意驱动、怀抱好奇、充满热情的校园互联网团队, 我们专注于开发创意丰富、设计简约、体验⼀流的校园产品。
    • Hustport
      基于计算机学科方向,集课程评测与经验分享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为有志于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同学输送最优质、最全面、最及时的课程资料、专栏文章、就业与深造交流……

    • 1037树洞

      5.jpg
      5.jpg

      1037树洞是专属于 HUSTer的匿名社区,通过学号鄉定的校园邮箱来验证你的华科在校学生身份。你的学号邮箱仅会被用于验证,而不会在社区中被展示:通过后台加密算法,除了在严重违反社区规范的情况下且运营者认为有必要时,任何人都无法获知你的发言身份。在这里,你可以真正地畅所欲言。

大二上学期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寒假。(平时上课时间基本不会去学技术,光是课内任务、小组实验就够折腾的了,毕竟还要刷那宝贵的加权成绩)

闲着没事又继续学了(其实也是觉得自己已经迈出过第一步,不继续学点的话前面的付出就白费了),开始看B站尚硅谷的Vue教程。这次是把Vue2全套学完了,只能说之前学的那套东西不值一提,怪不得实习期能被刷掉。然后跟着做了一个前端的小项目:https://github.com/jiu2021/SPH-vue2open in new window 一个电商平台页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把Vue2相关技术栈差不多都用上了。emm…大概就这些了

等到大二下开学,又跟着视频学了node后端koa2框架,并且也做了一个小项目:https://github.com/jiu2021/ZDSC-koa2open in new window 结合使用了MongoDB。至此我的主技术栈基础打好:前端Vue+后端koa+数据库mongoDB

我把上面都加进了我的简历里,报名了PS前端组的春季招新,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实习期,终于成功加入。

在这里,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计算机、自动化、电信、建筑、光电、经济、网安、船海、产设等等,但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都在寻求改变,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7级的老学长:

  • 在最卷学院之一的光电学院成功保研
  • 研一发现不合适,中途退出读研
  • 转后端研发,拿到字节跳动SP offer
  • 字节工作一年多决定辞职,开始创业

不仅厉害,我更佩服他的勇气。我当时还想着或许我以后也能像他一样,现在回过头看我根本拿不出这种勇气,我总是在做最安全、保守的选择

再说回自己,加入团队后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线上项目了,可以和别人协作开发。我从仓库拉下了树洞的代码,并在本地跑了起来,那感觉还是有一些奇妙。后来我又加入团队和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并从0开始开发,积累了诸多经验。

又到了大二暑假(嗯,流水账继续),这时候我有能力和精力去开发个人博客了,于是花了两个多星期把之前冰岩实习的项目进行了大重构,并添加了后端。接着买好服务器和域名,给网站备案,最后成功上线,成就感爆棚!借此,我也写了第一篇博客:vue+nodejs+MongoDB全栈web项目部署到云服务器open in new window,放到了网站里和CSDN上,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还一直有人在收藏它。

6.jpg
6.jpg

成长——摸爬滚打

大三上学期就照常跟进项目,基本没有额外学些什么。但事实上在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种成长,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看教程视频就能养成的,做工程讲究的是经验

有趣的是因为疫情管控放开提前放假,本来这学期应该完成的软件课设被拖到了下个学期,我们的课设题目是《基于PDR算法的室内行人轨迹可视化》,这需要构建一个B(浏览器)/S(服务器)架构的系统来展示,只能说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天菜。我先是确定了前后端项目架构(其实还是啃老本,模仿我博客的前后端那一套框架),并调研了一下我设想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寒假自然是不可能做作业的。仓库链接:https://github.com/jiu2021/TrackVisualizationopen in new window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这时候我考虑到大三结束的暑假需要完成《生产实习》,我自然是不愿意参加学院安排好的集体实习的(一身反骨),所以我肯定要在暑假前找到实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是写代码,器是一台能够让我随时随地写代码、写文档的超轻便且长续航的笔记本电脑。是的我就是在点MacBook AIR的名,然后就买了。对比之前用游戏本的感受就是“我以前过的是什么苦日子啊啊啊啊啊”——背着本来就够重的电脑加上充电砖在多媒体教室里苦苦寻找有插座的位置……MacBook的优点太多了呜呜,有时间开个博客详细介绍

言归正传,当时的我如果要做简历的话,项目经验和实习经历(和北大的线上合作)肯定是够的,前端的基本技术栈也没有问题,还需要准备的是面试技能:背“八股”,写算法题。

然后我就开始了每天刷leetcode,一天大概三道题左右,真TM难顶😣。《两数之和》每个coder的第一道算法题,我愿称为“梦开始的地方”。每次盯着题目几十分钟写不出来,看完答题解析再重新写,如此反复。我并没有任何算法天赋,一道题做完几天再做可能就又忘了,但也只能如此,像当时高考背3500词一样,不断重复,最后可能是把每种题型背下来。就这样一个寒假大概刷了八十多道题,一半easy,一半middle难度的题(从不刷hard。顺带提一嘴,其实“八股文”寒假也没怎么准备,因为感觉又是看了就忘的,所以打算在正式找实习前再看。

开学之后,用一周的时间把课设做完了,并且拿到了优,只能说意料之中了。然后从三月底到五月底就是漫长的找工之旅,不废话了,光是找工经历就能又写一篇博客,最后选择去上海美团实习。其实三月底接到的第一场面试就是美团的(处女面,五月最后一场也还是美团,在经历两轮技术面后成功斩获offer。

7.jpg
7.jpg

从六月底到九月初,实习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也成功拿到了转正意向。从各个方面来说,收获都很大,你能想象一个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周旋在一个周围人均比自己大五六岁的职场环境中吗?这段大厂之旅也让我对今后学业or职业上的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发现写了这么多,其实一开始是想写大学前三年的各个方面经历的,写着写着发现跑偏了,只好将标题也改了。我现在仍然是个小白,只不过是个会点技术的小白,距离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还差很远很远。

提示

越努力,越幸运,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嗯,我就是这么自我PUA的。

确实,我从来没有做到过最好,但我想变得更好。

你认为这篇文章怎么样?
  • 0
  • 0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7